(新中国70年)黄河故道江苏阜宁: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曾在这里集合
盐城9月29日电 题:黄河故道江苏阜宁: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曾在这里集合
记者 陈光明 于从文
“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民族解放,救国的责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
这首抗大校歌诞生于延安,而用这歌词描绘抗战时期的阜宁,也是非常合适的。
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大门。 朱志庚 摄阜宁就在故黄河之滨。当年曾有“北有延安、南有盐阜”之说。在这里,也曾聚集过一群高举民族解放旗帜的精英。
羊寨镇的单家港,就在黄河故道边。如今,这里成为了阜宁红色旅游的最重要的景区。
我们走进单家港小学的旧址参访。这是一栋座西面东、背倚黄河大堤的五间砖瓦平房,大门左侧的墙上镶着一块紫红色大理石标牌:“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旧址”。
1942年1月20日,刘少奇在这里主持召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中共中央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出席会议正式代表和参加会议的有华中各根据地党政军负责人,新四军军部、各师和独立旅负责人。
当年河面因为只有一条船,新四军让给老百姓先过河。 朱志庚 摄当年参加华中局第一次扩大会议的陈毅、曾山、赖传珠、彭康、李一氓、邓子恢、张劲夫、罗炳辉、张爱萍、江渭清、黄克诚等,都成了新中国成立后的党和国家或军队、地方的重要领导人。
会议开了45天。陈毅在大会结束前宣布了中央调少奇同志回延安的通知。少奇同志临行前一天晚上,特地请单家港干部与各农户户主吃了一顿晚饭,表达他对住地干群的谢意。离别那天,华中局与新四军领导人、三师师部驻地干部、群众都到古黄河大堤上送行。
阜宁成为稳固的根据地,才能让这么多党政军领导汇聚于此。而阜宁成为革命根据地,是从黄克诚率领八路军第五纵队(约两万人)南下盐阜开始的。
中共中央华中局纪念馆外景。 朱志庚 摄1940年10月初,八路军第五纵队在司令员兼政委黄克诚的率领下,攻克阜宁县,阜宁人民重获新生。第五纵队改为新四军三师领导机关及第8旅,部队在阜宁县驻扎达了5年之久,直至抗战胜利后,黄克诚于1945年9月率第三师全体将士开赴东北新的战场。
阜宁不但是新四军主力部队和军部的驻地,而且还成为了抗日根据地的文化中心。
皖南事变后,文化名人纷纷从重庆、上海、香港等大后方或敌占区辗转到阜宁,新四军在停翅港新四军军部和华中局机关附近的卖饭曹设了文化村,让知名文化人住在这里,专心从事写作。这其中,有钱杏村夫妇、范长江、铁婴、孙冶方(宋亮)、贺绿汀、薛暮桥等。陈毅经常到文化村,和文化人聚会,吟诗下棋。在陈毅的倡议下,1942年11月1日,湖海艺文社在停翅港正式成立。
一时间,文化村里名人云集、大家荟萃,“籍可歌可泣之诗文,鼓如虎如罴之勇气,裨益抗敌,裨益建国”,成为敌后根据地一景。
77年前黄河故道边的村落,成为了这些党、政、军和文化各界领导的共同的记忆。
如今,这些红色记忆成为了阜宁的对外名片。中共阜宁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罗时荣说,盐城全市共有248处红色历史遗存,阜宁就有79处,接近三分之一,阜宁注重修缮和保护这些红色历史遗存,使其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主阵地。
也因为这里是新四军主力部队的故乡和新四军军部的驻地,随军参战和发展出一大批阜宁籍的干部和文化人才。数十年来,这里走出了一大批部队将军、部省领导、大学校长、两院院士,也走出一批央企老总和跨国公司的董事长。还有一批新四军领导的子女在这里出生,他们生下后就送托给当地老百姓抚养,更是与这里结下不解的亲情,留下舍不去的挂念。
新中国成立后,这些与阜宁有着不解之缘的人士,心系阜宁,关注老区的发展。他们或成立老区振兴咨询机构,或为老区发展牵线搭桥,或为老区排忧解难,成为阜宁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今天,行走在“江淮乐地,物阜民宁”的阜宁大地,古黄河畔到处繁花似锦,欣欣向荣,无数先辈孜孜以求的愿望在这里变成了美好的现实。(完)